新聞中心&News
2025-01-21
????1月2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評司司長王志華就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相關問題回答中國青年報記者提問。
????王志華表示,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孫金龍書記的講話和黃潤秋部長的工作報告都提出,要更好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環評司在做好重大項目環評保障的同時,始終堅持底線思維,以嚴格生態環境準入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一是統籌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環評審批中,嚴格遵循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優先避讓重點保護單元;對位于其他管控單元的項目,優化工程內容或強化保護措施,推動實現綠色發展。比如,在審批引大濟岷引水工程環評時,通過取消和優化沿線動能回收電站等工程內容,避免永久占用大熊貓國家公園等重點保護單元;在審批長江流域波羅水電站、焦巖水利樞紐等重大項目環評時,堅持將“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發揮大型水利水電工程“以新帶老”作用,通過推動支流小水電整改等恢復河流生態連通,推動建設綠色健康河流。
????二是依法審批剛性不松、底線不破。堅持依法依規審批,對于適用《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不予批準情形的項目,堅決不予受理審批項目環評文件,同步做好指導服務,說清“不行”的制約因素和怎么“才能行”。對于初期設計不符合規劃要求的丹巴水電站,指導其通過調整正常蓄水位等工程參數,符合法定要求后予以批復;對審查中發現個別存在“未批先建”問題的項目,指導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依法查處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維護法律尊嚴。
????三是推動生態環境質量只能向好、不能變差。重大工程建設,難免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審批時,充分征求相關部門和各方面意見,共同把好準入關,采取系統全面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確保區域生態環境不發生本質性、顛覆性的變化。生態環境部在審批陜西榆林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清潔轉化示范項目時,推動地方政府對238個固定源采取減排治理措施,實現“增產不增污”,確保項目實施后,不影響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在審批長贛高鐵等重大項目環評時,針對城市高層住宅集中區域,通過采取全封閉聲屏障、開展區域綜合整治等措施,切實改善區域聲環境質量。
????四是推動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源頭防控。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創新性任務。為此,我們自2021年以來組織了10省16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減污降碳試點,7個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和2000多個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環評試點。生態環境部2024年審批的3個重大煤化工項目,推動項目降碳減污協同,減少32%的二氧化碳排放。在試點基礎上,印發火電行業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環評技術指南,正在編制產業園區以及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技術指南。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在助力重大項目落地的同時,堅決站穩人民立場,守好生態環境底線,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增強人民群眾生態環保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